發表文章

主動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

圖片
主動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 研究發現顯示,持續投入需耗費認知資源的新活動,可以強化老年的記憶。 積極主動學習所提升的功能不只有事件記憶而已。教導別人也會對記憶大有幫助,研究的發現一致,就是持續教導別人會使你的大腦靈光。 極主動學習的效果非常強,甚至可以減少老人得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人腦發展,一半來自基因,一半來自經驗。有心學習,生命就有辦法找到自己一片天。 只要有心學習,年齡不成問題;活到老學到老,生命總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新方向。 大腦的發展,基因決定五成、學習經驗決定五成,終身學習沒有嫌太晚的一天。 重複練習會使大腦活化、神經迴路增強,只要肯用心,沒有學不來的新知識。

循序漸進 主動學習

圖片
循序漸進 主動學習 真正能幫你的從來不是別人,是自己。 知識的學習,不能操之過急,不能過量。如果我們把孩子的大腦比作一個容器,那麼傳授知識,其實就相當於是往容器裏面倒水。 激活了孩子的腦力,後者只是往大腦中灌輸了一點知識;對未來學習的影響,前者是推動力,後者很可能成為阻力。 如果想要讓自己能夠迎接未來的各種變化,並且跟隨著時代步伐不斷自我升級。 每個人的學習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需要堅持的原則,也有需要做微調的地方。 擁有自我學習的能力,為自己樹立學習目標很關鍵。目標的樹立不能好高騖遠,能夠逐步實現是關鍵。 長期堅持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你可能會發現周圍很多人都不如你,這時注意不要驕傲自大,認為自己無所不知而目中無人,要知道你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仁愛與正義

圖片
仁愛與正義 我們現在講仁愛,就是指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友好、同情、尊重和幫助。 正義,也就是公正之理公正之事,做人要有公正之心,能分辨是非,伸張正義,排斥邪惡。 仁愛與正義,都是指人與人交往中應有的道德規範。有仁愛之心,是正義之舉的前提條件,後者又是前者的應有結果。 在維持各自的利益中,有矛盾,有糾紛,甚至有爭鬥,不足為奇,實屬正常,可通過真誠的協商調解,來求同存異。 博愛是族群之間人格平等、理解寬容、互敬互動、沒有歧視的崇高行為,是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彼此幫助、信任支持、同生共存的情感需求。 鼓勵人們低調做人,謹慎處事;遵規守矩,本分老實;不做損人之事,不當違法之徒。

不相信天才

圖片
不相信天才 聰明的人並不都是天才,而天才是靠努力,靠勤奮得來的,這也驗證了那句“天才出於勤奮。”每個成功的人,都是天才,是努力、勤奮的天才。 愛因斯坦認為:成功的真諦是努力+懂得休息+少說廢話。 在學校裡面,愛因斯坦總是會招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叫他大笨蛋。由於愛因斯坦反應遲鈍。經常會被老師批評和罰站。 愛因斯坦在寫給朋友的信件中曾說過,我年輕的時候對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夠在一個別人觸不及的角落裡安靜地做我的研究。 他才在瑞士聯邦專利局找到了一份固定的職業,雖然薪水很少,但在這種清貧的生活當中,他仍然堅持不懈地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科學研究探索,而且不斷的取得碩果。在1905年,愛因斯坦在物理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創立了狹義相對論。這個時候他剛剛才26歲。

不貪

圖片
不貪 人的需求有兩種,一個是需要,一個是想要,凡是想要的超過自己的需要時,就叫做「貪」。 人常常不但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多少,而且也很難將需要和想要兩者的差別,分得很清楚,總是感覺還不夠、還沒有滿足。 如果覺得花朵很美,而興起想把它摘回家的念頭,這就是貪了。 慾和愛本來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它們常常容易引起人們貪的慾望,而慾和愛一旦和貪連在一起,就變成煩惱的名詞。 貪也有好壞程度的分別,譬如愛可以是一種付出奉獻,而欲也可以是一種希望,希望自己和世界能夠一天比一天更美好、更進步, 把貪愛和貪欲轉成願心,轉成一種期待。因此,貪愛和貪欲也可以轉往良善的方向發展,對社會做出積極的奉獻。

認真 可突破困難

圖片
認真 可突破困難 人的生涯中,常會碰到挫折,心理往往因此受到極大的打擊而心灰意冷、喪失自信,但如果擁有越挫越勇的態度,去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那麼你將擁有更有機會去贏得成功。 面對困難,你不應該感到氣餒,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困難本身就代表一種成長的機會,當你克服了,代表你又往人生更好的階段邁進。 要有面對各種困難的勇氣,沒有無法度過得困境,生命也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任何困難就能活得精采、活出生命。 勇敢面對困境,不失去明天的希望,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用信念改變命運。 把每一刻當成最後一分鐘,把埋怨的力氣化為動力,堅持你的信念鬥志,直到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