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分享也是一種學習

圖片
分享也是一種學習 有能力成為一名知識分享者,一定是某個領域的專業受到肯定,但要能夠分享或教導別人,就必須要歷練這三個階段:『熟->精->通』。 只有將專業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才能夠“舉一反三”,也才能勝任傳道、授業和解惑的任務,而在這個準備和修煉的歷程中,相對也強化了自己的知識肌肉,收穫最大的其實是自己。 知識分享者在傳遞知識的同時,總會得到許多不同的意見和反饋,從而發現了自己的知識盲點,或因此補足了自己未察覺的知識缺口。因此更正確地說,分享其實不是教導,而是一種學習。 分享的過程也是再次學習的過程。所以,也唯有透過分享,教學相長,才有機會讓自己成為該領域真正的專家。

赫茲電磁波實驗

圖片
赫茲電磁波實驗 赫茲(1857~1894),德國物理學家。 1857 年 2 月 22 日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有猶太血統的家庭。父親是位律師。 1889~1894 年,赫茲接替克勞修斯的席位,任波恩大學物理學教授,1889 年當選為柏林科學院通訊院士。 1894 年 1 月 1 日因血中毒在波恩逝世,年僅 36 歲。為了紀念赫茲發現電磁波的卓越功勛,後人將頻率的單位命名為"赫茲"。 赫茲根據電容器經由電火花隙會產生振盪原理,設計了一套電磁波發生器,赫茲將一感應線圈的兩端接於產生器二銅棒上。當感應線圈的電流突然中斷時,其感應高電壓使電火花隙之間產生火花。 瞬間後,電荷便經由電火花隙在鋅板間振盪,頻率高達數百萬周。由麥克斯韋理論,此火花應產生電磁波,於是赫茲設計了一簡單的檢波器來探測此電磁波。他將一小段導線彎成圓形,線的兩端點間留有小電火花隙。 赫茲先求出振盪器的頻率,又以檢波器量得駐波的波長,二者乘積即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正如麥克斯韋預測的一樣。電磁波傳播的速度等於光速。 20世紀無線電通訊更有了異常驚人的發展。赫茲實驗不僅證實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更為無線電、電視和雷達的發展找到了途徑。

喝酒傷肝

圖片
喝酒傷肝 喝酒傷肝,大家耳熟能詳,但事實上,酒精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遍及全身各器官,尤其對消化系統與神經系統的影響較劇烈。 酒精會使肌肉放鬆,這包含讓食道下方的賁門(括約肌)收縮力減低,因此也比較容易讓胃酸逆流到食道。 一般認為酒精使胰管產生蛋白栓子而阻塞胰管,從而導致胰臟自己分泌的消化酵素回流胰臟,產生自我消化而引起的發炎。 ˙胰臟主要分泌與消化有關的酵素,幫助脂肪、澱粉、蛋白質的消化與吸收,當消化酵素回流胰臟、消化本身胰臟組織時便造成急性胰臟炎。 肝臟是我們身體最大的代謝和解毒器官,所有成分的解毒、轉變工作都由它執行。喝酒時,肝臟就要負責解酒,當它忙著解酒,民眾不能期待它還能同時把其它工作做到盡善盡美。 酒精性脂肪肝就是,當民眾常常喝酒(酗酒),肝臟忙著解酒,會導致肝臟將三酸甘油脂轉變成脂蛋白的功能出現障礙,三酸甘油脂就以油泡的型態囤積在肝細胞內,這就是脂肪肝的由來。

馬克士威-電磁波

圖片
馬克士威-電磁波 詹姆士·克拉克·馬克士威 Maxwell;1831年6月13日-1879年11月5日),英國蘇格蘭物理學家。其最大功績是提出了將電、磁、光統歸為電磁場現象的馬克士威方程組。 馬克士威提出電場和磁場以波的形式以光速在空間中傳播,同時在理論上預測了電磁波的存在。 世人普遍認為馬克士威在十九世紀物理學家中,對二十世紀初物理學進展影響最為巨大。他的科學工作為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打下理論基礎,是現代物理學的先聲。 無線通訊。無線通訊是根據電磁波的,認為有電磁波乃是空前的創見,這應該歸功於電磁學的開山祖師麥斯威爾。 馬克士威一生的科學成就不勝枚舉,除了最為人所知的電磁學「馬克士威方程組」外,在色彩學、電磁波、熱力動力學和氣體動力學等也有重要的發現。 馬克士威接受並系統地表述了法拉第的基本思想和實驗規律,對其進行了創造性的詮釋、推廣和補充。引入了位移電流的概念,建立了電磁波理論。 根據電磁學的測量得到的電磁波的傳播速度,在這一速度與光速十分接近的啟發下,馬克士威提出了光的電磁理論。馬克士威把電、磁、光"統一"起來,被認為是19世紀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綜合之一。

波耳能階理論

圖片
波耳能階理論 192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又是另一個鼎鼎大名的科學家,他就是量子力學教父尼爾斯.波耳(Niels Bohr)。波耳的電子能階原子結構模型。 在一個原子系統可能所處的狀態之中,只有某些所謂的定態(stationary state)具有一種力學上無法解釋的奇特穩定性此輻射的頻率ν卻和原子內粒子的運動沒有簡單關係,而是遵守以下關係:hν=Ei-Ej。 在量子力學方面,波耳的「波耳模型」為量子力學提供了很重要的基礎。 簡單而言,波耳提出的原子的運作原理,可粗略地比作一個微型的太陽系:如同行星圍繞太陽系的軌道(orbit)運行那樣,電子圍繞原子核的特定軌域運行,並會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光子(photon)在固定的軌域之間跳躍。 愛因斯坦在1922年寫信給朋友讚揚小他六歲的波耳:「他真的是一位天才……我對於他的思考方式有完全的信心。」海森堡則這麼說:「波耳對於這個世紀的物理與物理學家的影響比任何人來得大,連愛因斯坦也比不過。」 身為科學思想者,波耳最引人之處是,他罕見地可以把大膽與謹慎混合起來;很少人能像他對於隱藏的事物有直覺的掌握,又有很強的批判意識,毫無疑問他是當代科學最偉大的發現者之一。

能量的轉換

圖片
科學研究發現,能夠顯著影響和決定一個人意識能級的因素不是其文化程度、學歷、閱歷、權力、財富、地位等世俗尺度。相反,以上這些因素會明顯的受人的意識能級所製約。決定一個人意識能量層級的關鍵因素是這個人的社會動機和心靈境界。 人類意識能級分佈圖如下: 1 開悟正覺: 700—1000 2 寧靜極樂: 600 3 平和喜悅: 540 4 仁愛崇敬: 500 5 理性諒解: 400 6 寬容接納: 350 7 主動樂觀: 310 8 信任淡定: 250 9 勇氣肯定: 200 10 驕傲刻薄: 175 11 憤怒仇恨: 150 12 慾望渴求: 125 13 恐懼焦慮: 100 14 憂傷無助: 75 15 冷漠絕望: 50 16 內疚報復: 30 17 羞恥蔑視: 20及以下